【健康】今年端午来晚了!过端午还需留心健康风险
发布时间:2020-06-24
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即将到来。天文专家表示,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,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。
端午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,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。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“闰月”。
天文教育专家、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,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为阴阳合历,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,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。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.5306天,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,与回归年(约365.25天)相差11天左右,3年累计下来就已超过一个月。
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,古人采用设置“闰月”的方法。现行农历“置闰”的方法是“十九年七闰”,即每隔2年到3年,就必须增加1个月,增加的这个月叫“闰月”。“置闰”的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。
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,增加了一个“闰四月”。这个“闰四月”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结束。受“闰四月”影响,自此以后,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,如端午节等,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,都将向后推迟18天。去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在6月7日,今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自然就落在了6月25日。
21世纪100年内一共有3次端午节最晚的年份,分别是2001年、2020年和2058年,对应的阳历日期都是6月25日。而端午节出现在阳历6月25日还不是最晚的,最晚的是出现在阳历的6月26日,如1906年。
端午节需特别注意养生赛龙舟、包粽子、插艾草……端午节有很多传统习俗。专家指出,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也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养生的节日。
粽子不能当零食、甜点营养保健专家、湖南省胸科医院院长唐细良介绍,端午节,人们有包粽子、吃粽子的习俗。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,糯米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,而粽叶具有清热生津、除烦止渴的作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人喜欢把粽子当零食、甜点食用,这是不对的。专家建议,大家在吃粽子时要搭配一些粗粮、蔬菜,这样能减少胃肠负担。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,最好少吃粽子。
饮用雄黄酒有中毒风险按照传统习俗,有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,这是有健康隐患的。专家提醒,作为一味中药,雄黄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,饮用雄黄酒有中毒的风险。雄黄一般不能内服,只能外用,比如涂抹一点雄黄酒在蚊虫叮咬的部位,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。
呼吸系统病人别在房间熏艾民间普遍认为艾草、菖蒲可以退蛇虫、灭病菌、驱毒避邪,有人过端午节习惯用艾草煮水洗澡或在房间里熏艾。专家指出,有过敏性鼻炎、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,不适合在房间内熏艾叶,否则可能加重病情。
资料来源 :新华社
下一篇:《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》修订:这些情况下无需戴口罩